-
桐廬縣中醫院(桐廬中醫院)二級
桐廬縣中醫院為縣直屬全民事業單位,是一所以中醫為主,中西醫結合,各科齊全,門診住院配套的二級甲等綜合性中醫醫院,是桐廬縣中醫醫療、教學、科研中心。 醫療及輔助用房11346平方米,醫院占地22畝。現有職工316人,高級職稱28人,中級職稱97人。現有核定床位250張,實際開放床位160張。醫院設有內兒科、骨傷一科、骨傷二科、外婦科和重癥監護室等5個病區。還配有手術室、血液凈化中心。門診設中醫內科(含中西醫結合內科)、婦、兒、骨傷、針灸、推拿、皮膚、眼科8個科室;西醫設有內科、外、婦、五官、肛腸、耳鼻咽喉、急診、口腔8個科室;設置了呼吸內科、心血管內科、消化內科、腎內科、內分泌內科、腦外科、泌尿外科7個二級專科。還開設了乳腺增生病、不孕不育、月經病、小兒疳積、小兒哮喘、腰腿痛、心血管、腎病、膽病、胃病、眼底病、牙正畸等20多個專科專病門診。醫技科室設檢驗、放射(含CT)、特檢(B超、胃鏡、心電圖、碎石、病理室)、藥劑等科室。能接待處理內、外、骨傷、婦、兒、五官等科急診搶救病人,實行24小時急診制。 近年來,醫院規模不斷擴大,設備不斷更新,先后購置日本原裝東芝16層螺旋CT機、CR、DR、數字遙控胃腸機、飛利蒲C型臂X光機、彩超、全自動血球分析儀、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體外沖擊波碎石機、電子胃鏡、電子腸鏡、腹腔鏡、關節鏡、纖維支氣管鏡、肺功能儀、呼吸睡眠監測儀、婦科微波治療儀、近紅外線乳腺診斷治療儀、動態心電、腦電圖等一批高檔次的儀器,提高了醫院的臨床診斷治療水平。 醫院重視人才的引進與培養,學科建設不斷進步,中醫骨傷科為省級名科,呼吸內科為市級重點專科,中醫內科、中醫婦科為市級名科,針灸推拿科為國家農村醫療機構針灸理療康復特色專科建設重點科室。中醫骨傷科、中醫婦科、中醫內科、中醫兒科、針灸推拿科等較有特色。積極開展新技術新項目,如骨傷科開展股骨頭置換術、全髖關節置換術等各類高難度手術;外科開展各種腹部手術,以及腎臟腫瘤切除術、甲狀腺手術、前列腺摘除術、記憶鋁合金治療前列腺肥大癥等手術和多種腦外科手術;外科還開展腹腔鏡手術,開展體外結石碎石術等手術;眼科開展白內障摘除術等手術,不斷提高了醫院的知名度。 醫院始終堅持物質文明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兩手抓,兩手硬,始終把病人利益放在首位,竭誠為病人服務,贏得了廣大群眾的贊譽。1992年縣政府授予“文明單位”、1997年又授予“文明示范單位”。2003年被杭州市委授予“抗擊非典”基層黨組織和“愛國衛生單位”,縣衛生局授予“滿意單位”稱號,2004年縣政府授予“安全單位”,2005年被杭州市授予“市級綠色醫院”,2006年縣政府授予“十大平安創建單位”,2007年縣政府授予“基層先進黨組織”和“平安單位”,2007-2008年縣委組織部和縣總工會授予黨建帶工建三級聯創先進基層工會。經過三十多年的風雨歷程,一個“院有優勢,科有特色,人有專長”的綜合性中醫院在桐君山下崛起。面對新的機遇與挑戰,桐廬縣中醫院全體職工正滿懷信心,為提高桐廬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發展祖國中醫事業而不懈努力。
預約掛號
-
吉林大學第二醫院三級甲等
吉林大學第二醫院是一所國家衛生計生委管理、教育部直屬高校附屬,集醫療、教學、科研、康復、保健于一體的現代化三級甲等綜合性臨床醫學院。其前身是1936年11月建成的偽滿洲國新京特別市立醫院,抗戰勝利后的1946年,更名為長春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1948年11月,東北解放后,聶榮臻元帥、諾爾曼·白求恩1939年締造的晉察冀軍區衛生學校遷至長春,長春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更名長春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1950年更名為長春軍醫大學第二學院,1954年更名為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第二醫院,1978年更名為白求恩醫科大學第二臨床學院, 2000年6月白求恩醫科大學與吉林大學等五校合并為新的吉林大學后,醫院更名為吉林大學第二醫院,醫院占地面積17.1萬平方米,建筑面積43.9萬平方米,在建面積31.5萬平方米,現有自強院區、青年院區和亞泰院區三個院區。雖然幾易院名,傳承不變的是對患者服務像親人,對醫療技術精益求精的白求恩精神,醫院被評為吉林省首家國家級愛嬰醫院、全國百姓放心示范醫院。<br><br>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醫院現有62個臨床科室,8個醫技科室,10余個省校級研究和診療中心。醫院擁有飛利浦256排極速CT、日立128排CT、E-CT、世界知名品牌核磁共振4臺、飛利浦IE33彩超、瓦里安直線加速器、全數字平板式心血管造影機(DSA)、西門子3DC型臂、Stryker計算機輔助手術導航系統、全飛秒激光手術系統等高精尖儀器設備430余臺件,固定資產總額18.8億元。作為吉林省乃至東北地區疑難和危重疾病的診療中心,開放床位2789多張,有教職工4000余人;年門診量近181余萬人次,住院病人11萬人次,手術近9萬例。大醫精誠,醫者仁心。醫院踐行白求恩不遠萬里無私奉獻的精神,到基層義診、送醫送藥,目前已經建立起13家遠程醫學網絡醫院,實現了將技術與服務向最需要的基層延伸的目標。<br><br> 醫院現有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6個,省級醫療質量控制中心6個、重點實驗室5個。為了突出特色學科,提升高峰,拓展高原,醫院先后成立了眼科診療中心、普通外科診療中心、骨科診療中心、婦產科診療中心、心血管病診療中心。眼科在全國首批開展25G微創玻璃體視網膜手術,鼻內窺鏡下眼眶微創手術,并處于領先水平。婦產科誕生了吉林省首例試管嬰兒;率先開展了腹腔鏡下婦科惡性腫瘤根治手術、盆底重建手術。心血管內科率先在吉林省開展了項目齊全的心臟介入治療技術,使各種疑難、復雜的心臟病患者能夠得到高水平的治療,該科室已成為吉林省介入心臟病學領域開展項目最多、病例最多、**的領頭科室。心血管外科完成首例本省醫生為術者的心臟移植;在吉林省率先獨立開展大血管病手術治療以及冠脈搭橋和微創心臟手術。骨科完成了世界首例雙髖、雙膝四關節同期人工關節置換術和3D打印肘關節置換手術。各學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紛紛率先在吉林省、東北地區開展新技術新療法:普通外科的胰腺腫瘤根治門靜脈重建;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的經纖支鏡進行肺、縱隔淋巴結穿刺活檢對肺疑難病的診斷;腎病內科的腎穿刺活檢技術和血液凈化;內分泌科在糖尿病治療方面開展的“雙C”療法;皮膚科開展的皮膚組織病理學及真菌鑒定;耳鼻喉頭頸外科的鼾癥手術和喉癌微創手術,首創嗓音專病門診;胸外科的游離空腸移植腸系膜動靜脈重建的頸段食管癌根治術,填補了東北地區的空白。<br><br> 俗話說:“三分治療,七分護理。”作為吉林省優質護理服務示范醫院,醫院在國內率先探索集“全程連續、循環交替、責任分層、彈性工作”為一體的“CARE”護理排班模式。首次將網格化管理理念引入護理界,建立全新的“網格一體化”護理管理模式;是吉林省護理學會婦產科等四個專科分會的主任委員單位及吉林省專科護士培訓基地,吉林省唯一的教育部中職教師培訓基地,并擁有護理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護理團隊連續包攬省市護理技能大賽團體、個人冠軍,是唯一兩次代表吉林省參加全國護理大賽的精英團隊, 多次榮獲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崗等榮譽稱號,已經成為吉林省乃至東北地區護理領域的一面旗幟。醫院是國家衛生計生委臨床藥師培訓基地,是吉林省藥學會醫院藥學專業委員會主委所在單位,在不良反應監測、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監測方面走在全國的前列。醫院是吉林省醫院感染管理質量控制中心,吉林省預防醫學會醫院感染控制分會主任委員所在單位,是東北三省醫療廢物管理培訓基地,牽頭組織制定了多項全省醫院感染控制規范和專項檢查標準。榮獲全國醫院感染監測先進單位。<br><br> 大學乃大師之謂也,吉大二院名醫輩出:有國內最早提出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是“羊水栓塞”和“產科低纖維蛋白原癥”致死原因的婦產科專家陰毓章教授,我國首位用前房角鏡檢查青光眼的創始人張文山教授;榮獲中國皮膚科醫師年會杰出貢獻獎的張民夫教授;發現病理學診斷新方法——鼓氣試驗...
預約掛號
-
大慶市中醫醫院三級甲等
大慶市中醫醫院始建于1960年,是大慶市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急救、預防和康復為一體的三級甲等中醫醫院。 醫院占地面積8萬平米、建筑面積51000平米、開放床位500張。設有15個病區、23個臨床科室和6個醫技科室。其中*****專科3個(兒科、周圍血管科、康復科);省級中醫**專科4個(心病科、腦病科、周圍血管科、婦科);省級中醫**專科建設項目4個(護理部、治未病**、骨傷科、腎病科);市級醫學**專科5個(兒科、周圍血管科、腦病科、婦科、康復科);市級**學科4個(中醫兒科學、周圍血管科、針灸學、*經內科學)。同時還擁有**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2個(徐金星工作室和于幫國工作室);省**批省級名中醫專家傳承工作室3個和中醫適宜技術培訓基地。 醫院在職員工1062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835人,**職稱251人;碩士以上學歷132人;國務院津貼和省級津貼獲得者各一人;**第五、第六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導師2人、繼承人6人;****中醫臨床人才6人;**中藥特色技術傳承人才1人;**中醫臨床特色技術傳承骨干人才1人;黑龍江省**批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6人;省名中醫11人;省青年名中醫4人;市名中醫4人。 醫院現有磁共振成像系統OPENMARK4000、Brilliance16排螺旋CT、飛利浦IU22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心臟彩超、FlexIview8800移動式C形臂X光機、全身型數字化雙能X線骨密度儀、CHORUS醫用數字攝影系統、腔內碎石系統、電子胃腸鏡、數字胃腸機、全自動生化免疫一體化分析系統、手術顯微鏡、德爾格Primus麻醉機、鼻內窺鏡診斷**系統、口腔頜面錐形束計算機體層攝影設備、國產**品牌監護儀T5、T8等先進的診療設備。安裝了HIS系統使患者從入院到出院實行數字化管理。 為加快實現省內**的現代化綜合性中醫醫院發展目標,醫院大力開展針灸、推拿、艾灸、火罐等中醫特色療法;開展中醫體質辨識、健康管理等中醫**項目和治未病診療服務;進一步加強中醫藥在骨科、泌尿科、普外科、肛腸科和麻醉科等外科領域的應用;擴大標準化中醫非藥物療法診療區域;開展兒童康復、產后康復,疼痛康復、急重癥康復;開展膽道鏡、腹腔鏡、宮腔鏡,腸鏡等項目,建立完善加速康復外科(ERAS)體系;制定和實施加速康復外科(ERAS)臨床規范。 同時還成立了“國醫堂”,實現了百名專家看百病的目標;成立了“治未病**”,突顯了“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中醫特色理念;成立了“康復**”,展示了中醫**、康復為一體的特色與優勢;成立了“特需病房”,體現了“傳承創新 仁和精誠”的醫院宗旨。 醫院每年接收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黑龍江中醫藥大學佳木斯學院、大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哈醫大大慶校區、齊齊哈爾醫學院、齊齊哈爾衛生技術學校等六所院校的實習生,承擔著包括臨床、護理、康復、檢驗、藥學等幾個**的教學實習任務。 近年來,醫院先后榮獲“省中醫藥工作先進集體”“省衛生先進單位”“省衛生文化建設先進單位”“省級文明單位”“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省級青年文明號”等榮譽稱號。 大慶市中醫醫院將繼續突出中醫特色與優勢,本著 “創新 求實 精技 奉獻”的醫院精*,以人才為基礎,以科研為突破,以學科建設為主線,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向著“省內**的現代化綜合性中醫醫院”的目標邁進。
預約掛號
-
山東省口腔醫院三級甲等
山東大學口腔醫(學)院起源于1917年正式建校的齊魯大學,1952年齊魯大學醫學院、山東省立醫學院、華東白求恩醫學院合并成立山東醫學院,山東醫學院口腔系于1977年建立,1992年附屬口腔醫院開診,2006年增名山東省口腔醫院。山東大學口腔醫(學)院、山東省口腔醫院實行三院合一管理體制,是集醫療服務、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和預防保健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現代化口腔醫(學)院,是山東省口腔醫學教學、科研、醫療和預防保健中心,是我國重要的口腔醫學人才培養基地、口腔醫學研究平臺和口腔醫療服務中心。 依托于“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山東大學的綜合優勢,醫(學)院匯聚了一批以中國工程院院士、泰山學者、中華口腔醫學會副主任委員、齊魯青年學者等海內外知名專家為學科帶頭人的人才隊伍。作為國內第一所通過教育部口腔醫學專業認證的院校,醫(學)院學科實力雄厚,學科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前十,是教育部高等院校特色專業、教育部口腔臨床技能培訓中心,下設口腔內科學、口腔頜面外科學、口腔修復學、口腔正畸學和口腔基礎醫學5個教研所(室),擁有晉冀魯豫皖地區唯一的口腔醫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口腔臨床醫學博士后流動站,擁有口腔基礎醫學和口腔臨床醫學兩個二級學科。形成了五年制本科、5+3學制本碩連讀、以及口腔醫學碩士、博士、博士后的多層次,高規格的人才培養體系和口腔頜面外科學、牙周病學山東省精品課程群,目前在校生共計700余人。 作為華東地區唯一的衛生部直屬醫院、山東省首家三級甲等口腔專科醫院和唯一一家口腔重點專病專科醫院,山東大學口腔醫(學)院素以設備先進、技術精湛、服務優質著稱。醫(學)院擁有一支年齡、學歷、學術背景結構合理的口腔醫學教學、科研和臨床人才隊伍,職工總人數426人(含臨床醫療和護理人員),專任教師71人,教授27人,副教授42人,博士生導師22人,碩士生導師47人。其中,雙聘院士2人,泰山學者(含海外、青年學者)3人,齊魯青年學者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者3人,中華口腔醫學會副主任委員2人、常務委員10人,山東省十佳醫師2人。醫(學)院占地面積6000㎡,建筑面積20000余㎡,設有18個臨床科室,口腔綜合治療椅位220余張,住院病床50張,年門診量20萬人次,現開設山東省口腔醫院城西分院、長清分院等2家分院,實現了優質醫療資源服務下沉,為百姓就醫提供了便利條件。 作為山東省口腔醫學會、山東省醫師協會口腔分會駐會單位、山東省口腔醫學質量控制中心和國家級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醫(學)院積極響應國家有關號召,組織開展“西部行”、對口幫扶等公益活動,率先與甘肅省簽訂了省—省對口支援服務協議,圓滿完成了全國第四次口腔流行病調查任務,為口腔醫學事業的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作為我國重要的口腔醫學研究平臺,醫(學)院擁有山東省唯一的口腔醫學重點實驗室--口腔組織再生重點實驗室,也是華東地區第2個省部級口腔重點實驗室,是山東省重點支持的兩個醫學實驗室之一,空間規模近3000㎡,規模、設備及條件已達到國家級水平。近年來,醫(學)院承擔國家級研究課題18項,省部級研究課題77項,發表SCI收錄論文109篇,并在知名雜志《Stem Cell and Development》發表封面文章,獲得省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獲得發明專利8項,出版專著3部。醫(學)院完成了科研團隊重組,進一步凝練形成了以口腔組織的發育與再生為特色的研究方向,實施PI制管理,為建立口腔醫學臨床研究成果轉化中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醫(學)院重視與國內外知名院校的交流與合作,與國內外知名院校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在學術交流、聯合培養、師資培訓等方面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同時,多次舉辦全國大型學術會議,在國內外建立了廣泛的學術影響。 多年來,山東大學口腔醫(學)院始終秉承“敦醫勵學至精至誠”的院訓,堅持“團結進取務實創新”的院風,本著“醫術至精服務至誠 患者至上 奉獻至真”的辦院宗旨,在教育教學、科學研究、醫療服務等工作上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學科綜合實力和國內外的影響力不斷增強,正朝著創建一流口腔醫學院的目標努力奮斗。
預約掛號
-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山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委屬(管)醫院,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山東大學的直屬附屬醫院,首批委省共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綜合類)牽頭和主體建設單位,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輸出醫院。 醫院始建于公元1890年,先后稱華美醫院、共合醫院、山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等,2000年10月更名為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建院132年來,醫院秉承“博施濟眾、廣智求真”的醫院精神,遵循“醫道從德、術業求精”的院訓,打造形成了門類齊全的學科體系、實力雄厚的人才隊伍和國內先進的醫療、教學、科研平臺,在海內外享有盛譽。 近年來,醫院堅持立足山東、面向全國、放眼世界,致力于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高水平研究型醫院,實施“醫療立院、學科強院、人才興院、依法治院、黨建領院”五大發展戰略,在濟南、青島等地形成了多院區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醫院實際開放床位5100余張,2021年度完成門急診量466.1萬人次,出院病人26.5萬人次,手術量13.2萬臺次。近年來,醫院積極加強臨床技術創新,著力提升疑難危重診療水平,致力于成為疑難急危重癥防診治康的國家級中心。在神經復合手術、心臟介入手術、內鏡治療等多個領域處于國內領先水平。醫院現為國家疑難病癥診治能力提升工程(重癥醫學方向)建設單位;國家衛健委醫療技術評估試點醫院。 醫院高度重視學科和人才隊伍建設。現有臨床醫技科室58個,其中國家重點學科和國家臨床重點專科20個。在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2020年度中國醫院綜合排行榜中,急診醫學、康復醫學、婦產科、神經外科、血液科、全科醫學6個學科躋身全國專科綜合排行榜十強,其中急診醫學排名第二,康復醫學排名第五。醫院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等國家級高層次人才14人,泰山學者49人(其中攀登專家5人),國家和省部級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9人。 2021年12月2日,山東大學第一臨床學院成立。山東大學第一臨床學院與醫院“院院合一”,將承擔臨床醫學教育教學和管理的主體責任,致力于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崗位勝任力突出和富有創新精神的卓越醫學人才。醫院建立了完整的臨床教育和規培體系,承擔著山東大學臨床醫學從本科到博士的教學任務,設有臨床醫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覆蓋所有二級學科,設有博士后流動站。在崗博士生導師166名,碩士生導師474名。主編普通高等教育國家級規劃教材7部,現有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與線上一流課程3門。醫院為教育部“國家臨床教學培訓示范中心”,臨床實踐教育質量位列全國高校附屬醫院第12位。 醫院是我國最早開展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單位之一,是山東省醫學模擬教育指導中心掛靠單位,是國家首批24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示范基地之一、國家首批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試點基地,擁有住培專業基地32個,專培試點專業10個,國家級住培骨干師資培訓專業基地16個,國家住培重點專業基地5個。急診科入選第二批國家級住培重點專業基地,是山東省急診醫學領域唯一入選單位。整合全院臨床培訓資源,建立全過程、全周期、全鏈條的臨床技能培訓管理體系,全年完成各類培訓1.5萬人次,不斷提升齊魯住培影響力。 醫院科研實力突出。現有各級科研平臺47個,其中科技部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衛生健康委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實驗室1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重點實驗室1個等。2021年,獲批國家級項目94項,其中國自然基金項目87項,獲省部級科技獎勵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授權發明專利60項。發表SCI論文613篇,其中高水平期刊(IF&rt;10分)論文21篇。醫院現有《現代婦產科進展》《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腹腔鏡外科雜志》、高起點新刊Emergenc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急危重癥醫學(英文)》等4種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刊物。 醫院積極推進國際化建設進程。與美國哈特福德醫院、美國哈佛大學、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挪威卑爾根大學、澳大利亞悉尼韋斯特米德醫院、日本和歌山縣立醫科大學等70余家海外學術機構建立了長期伙伴關系,現有省部級以上國際聯合實驗室或基地2個。探索以常見病和多發病精準防治為重點的國際會診平臺,逐步建立國際化建設與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醫療服務和組織管理全方位深度融合發展的高質量國際合作體系。 醫院始終高舉公益性旗幟,勇擔應急性任務,爭做醫教研標桿,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衛生健康工作方針、教育工作方針,以維護人民生命健康為目的,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政治堅守, “追求卓越、只爭朝夕”的奮進姿態, “勵精圖治、不負韶華”的堅實行動,凝心聚力、銳意進取,全力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醫院。 時間
預約掛號
-
武漢市醫療救治中心(武漢醫療救治中心)三級甲等
武漢市醫療救治中心、武漢市傳染病醫院、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由武漢市傳染病醫院、原武漢市結核病醫院、原武漢市第二結核病醫院整合組成,是武漢市政府出資3億多元興建的集臨床醫療、教學、科研于一體的公共衛生醫療救治基地,是武漢地區唯一一所診治各種肝病、結核病、肺部疾病等感染性疾病的大型專科醫院,是金銀潭地區的綜合醫療機構,是武漢市醫保、商保、居保、新農合醫療定點醫院,患者可通過分院、門診或其他醫療機構轉診,也可直接到中心就診。 中心規劃面積277畝,第一期工程總建筑面積44157平方米,設置床位900張,14個病區、ICU及干部病房等;擁有專業技術人員696人,其中博士、碩士20人,副高以上職稱79人,中級職稱269人;建有層流手術室及武漢地區首個負壓病房及一流的ICU病房,配有螺旋CT、數字化X線機、彩色超聲波診斷儀、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流式細胞儀、肺功能儀、人工肝血液凈化系統等先進的醫療設備;設有3所分院——東湖分院(原武漢市結核病醫院)、武昌分院(原武漢鐵路結核病防治所)、江北門診部(原武漢市傳染病醫院),3個市級臨床醫療研究所,2個武漢市重點專(學)科——中西醫結合肝病重點專科、難治性結核重點專科,3個輔助治療中心——介入治療中心、血液凈化中心、內鏡治療中心;開展12項特色專病診療——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療、脂肪肝及酒精性肝病診療、寄生蟲病診療、中醫肝病診療、肝纖維化診療、難治性結核、纖支鏡介入治療復治肺結核空洞、兒童結核的治療,糖尿結核、骨關節結核、結核性腦膜炎、結核病外科治療。 中心與國內外醫療、科研機構有著廣泛的合作,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江漢大學生命科學院、湖北省中醫學院碩士研究生臨床教學基地;是武漢市肝病、性病艾滋病、血吸蟲病防治定點醫院,武漢市肝病、結核病重點學科單位;是全球基金耐多藥結核病治療項目在中國兩個試點的定點醫院之一。 中心主要收治各型病毒性肝炎、結核病(肺結核、淋巴結結核、骨關節結核、漿膜結核、泌尿生殖系統結核等)、性病、艾滋病等國家38種法定傳染病,以及肝病、支氣管及肺部疾病、內、外、婦、兒科的常見病、多發病。
預約掛號
-
山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山西中西醫結合醫院)三級甲等
山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山西中醫學院中西醫結合醫院、太原鐵路中心醫院)成立于1939年,是山西省目前惟一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社區服務為一體的三甲中西醫結合醫院,為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由山西省衛生計生委直管。首批國家級愛嬰醫院、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西醫結合重點建設單位,山西省、太原市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院,太原市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就醫首診定點醫院。 醫院位于太原市杏花嶺區府東街13號,累計固定資產總額2.92億元,占地面積24492.67平方米,建筑面積54833平方米;編制床位1000張,開放床位980張;在職職工1327人,其中高級職稱專家22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碩士生導師14人,博士后1人,博士6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2人。醫院現有國家級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5個(李可、白兆芝、單鎮、門氏雜病流派、高繼寧);職能科室20個,專業委員會10個,醫技科室11個,臨床科室46個。其中,腦病科、肺病科、外科、脾胃病科、重癥醫學科、預防保健科為國家級重點專科,中西醫結合臨床、腎病、中醫藥信息學、中醫治療技術工程學、中醫藥防治傳染病為國家級重點學科。另有腫瘤科、風濕科、心血管內科、內分泌科、骨傷科、中西醫結合泌尿男科、臨床中藥學等11個省級重點專科/學科。 醫院建立了全省最大的結腸透析中心,引進了東芝64排螺旋CT、德國西門子高能直線加速器及X-刀系統、美國GE公司產1.5T核磁共振儀、荷蘭飛利浦CV-15數字血管造影機、ECT、數字胃腸X光機、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高壓氧艙、系列腔鏡檢查及微創手術設備等大型醫療設備70余臺(套),中醫診療設備50余臺(套)。 醫院凝聚了一批國家級中醫、中西醫結合知名專家,將藥物治療與非藥物治療相結合,體質辨識調養與疾病辨證施治相結合,開展治已病與治未病共進模式。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中醫、中西醫結合醫療服務。醫院內鏡微創診療及手術技術達到省內先進水平,介入診療技術形成了體系和規模,腫瘤放射治療技術達到了省內先進水平。ERCP、內鏡括約肌切開術、腎上腺髓質腫瘤切除、膀胱癌根治可控回結腸代膀胱術、腎癌根治腔靜脈瘤栓摘除術、經眉鎖孔入路垂體瘤切除術、人工關節置換術、血液凈化技術等項目已形成規模并達到省內領先水平。難治性腎病綜合癥、糖尿病腎病、慢性腎功能衰竭非透析中西醫結合保守治療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山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將以“中西合璧,臻于至善;秉德致醫,精勤不倦”為宗旨,本著“厚德、精醫、博學、篤行”的院訓精神,大力促進中醫、中西醫結合醫療水平的提高,以鮮明的中西醫結合特色和省內領先的醫療水平,為全省人民提供“簡、便、驗、廉”的中西醫結合特色醫療、預防、保健服務;繼續加強中醫、中西醫結合的學術建設,以滿足新時期不斷提高的中西醫結合科研和教學的需要。
預約掛號
-
揚州大學附屬醫院(揚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三級甲等
江蘇省揚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系東南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揚州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急救、預防、康復為一體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醫院設有揚州大學內科學、外科學、影像醫學及核醫學三個碩士點。2003年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并取得國家注冊認證書; 2008年9月通過省三級甲等醫院復核評審;多次被評為省、市文明單位,2004—2005年獲得“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文明單位”稱號;2008年被確定為首批江蘇省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獲得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資格認定證書,9個專業具備藥物臨床試驗資格。 江蘇省揚州市第一人民醫院2006年,與市第四人民醫院實施資源整合后,形成了東、西兩個院區即“一院兩區”模式;根據“精簡、高效、優化”原則,實行一院兩區、一科兩部一體化管理,東西兩院區一塊牌子、一套班子、一個法人代表,統一管理調配、合理配置資源,提高了醫院運行效益。 江蘇省揚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占地140多畝,全院總建筑面積15.5萬平方米,設有東、西兩個院區,實行一院兩區一體化管理。擁有在職員工1758人,其中高級技術職稱專家366人,醫學博士36人,博士、碩士生導師30人,省“135醫學重點人才”2人,“333工程”學術帶頭人6人,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4人。醫院實際開放床位1550張,開放病區36個、臨床醫技科室50個,年門診量108余萬人次、收治住院病人5.02萬人次;擁有固定資產12.1億元,各種先進診療設備3000余臺(套),包括國內首臺德國西門子128層螺旋CT、3.0T短磁體核磁共振和SPECT、美國GE1.5T高場磁共振、美國惠普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德國西門子大平板數字減影血管照影機、美國瓦里安直線加速器、奧林巴斯超細內鏡、超聲內鏡、第三代腎鏡、輸尿管鏡氣壓彈道碎石(EMS)系統等。 江蘇省揚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始終注重專科內涵建設,先后成立了心血管病急救中心、兒童醫學中心等10余個專科診療技術中心;心血管內科、消化內科、影像科為江蘇省臨床重點專科;神經內科、呼吸內科、普外科、骨科、婦產科、兒內科、麻醉科、口腔科、耳鼻咽喉科、醫學檢驗科為揚州市臨床重點專科。面中份凹陷假體植入修復術、顴弓顴骨成形術等多項技術填補了省內空白;冠狀動脈左主干內支架植入術、大血管覆膜支架植入術、腦血管病介入治療、婦科內窺鏡治療惡性腫瘤、鼻內鏡下經鼻腔、蝶竇垂體腫瘤切除術等達到省內先進水平。腫瘤放化療技術、心臟外科手術、肝膽外科手術、外科腹腔鏡治療技術、脊柱脊髓病診療技術、前列腺電汽化治療技術、高危妊娠的處理、危急重癥患兒的急救技術、頭頸外科整形技術、眼科準分子激光治療技術在區域內都頗具特色。近年先后承擔國家級和部、省、市級科技攻關課題225項,開展新技術新項目926項,發表科技學術論文2178篇,SCI收錄論文15篇,獲得國家專利和國家發明專利20項,有256項科研成果獲得各級各類科技進步獎和新技術引進獎。2009年獲國家、省自然科學基金立項課題各1項。 2010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課題2項,省自然科學基金立項課題1項。 江蘇省揚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堅持視社會公益為已任,把人民健康利益放在第一位,努力把醫院打造成患者健康的家園、員工創業的平臺、社會文明的窗口。2009年5月20日全面運行的西區醫院,將細節服務貫穿于醫院建筑設計和醫療服務等各個方面,不僅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而且完善了城市服務功能,拓展了醫院發展空間,進一步滿足了群眾多層次的醫療服務需求。
預約掛號
-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溫州口腔醫院)二級
溫州口腔醫院是浙南地區首家集口腔,頜面部疾病診治、預防、保健和口腔醫學教育、科研于一體的省級口腔專科醫院,也是華東地區規模較大的現代化口腔專科醫院之一。 溫州口腔醫院技術力量雄厚,擁有多名具有教授、副教授、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職稱的口腔醫學學科帶頭人,其中多人曾赴英國、挪威、新加坡等國家進行課題合作研究和學術交流。醫院擔任著醫學院五年制口腔醫學本科生的教學和臨床帶教任務,并已招收口腔臨床技能碩士生。承擔著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研究項目,完成的部分課題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多篇學術論文在國家級的口腔醫學雜志上發表。醫院設有口腔內科牙體牙髓病科、牙周病科、口腔粘膜病科,口腔頜面外科,口腔修復科,口腔正畸科,兒童口腔科,口腔預防保健科,口腔技工中心和口腔頜面外科病房等部門,部份專科已處于國內領先水平。醫院開展了多項新技術、新療法,如根管超聲預備技術、ProTape、ProTaper鎳鈦機用根管塑形、熱塑核載體根管充填技術、年輕恒牙根尖誘導一次性療法、氬離子激光根管預備技術、氬離子激光復合樹脂修復技術,直絲弓矯治技術、頜面部畸形的矯形,全瓷、金瓷、瓷貼面、精密附著體、磁附著體、全口義齒等修復技術,種植技術,超聲潔牙等。 醫院設備精良,已引進數千萬元的進口專業儀器,如德國KAVO牙科綜合治療臺,CIRONA數字化全景機、牙片機,美國HGM激光機,日本松風鑄鈦鑄造機、瑞士義獲嘉鑄瓷爐、德國吉爾巴赫研磨儀、激光點焊機、美國登士柏烤瓷爐等技工設備。 溫州口腔醫院地處學院路高教區,環境舒適優雅,文化氛圍濃烈。醫院實行網絡化管理,奉行全新的服務理念,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以醫療質量為核心的宗旨,力求使患者得到優質、方便、滿意、一流的醫療和保健服務。
預約掛號
-
杭州市下城區中醫院(下城區中醫院)二級
杭州市下城區中醫院(文暉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一所全民所有制縣區級事業單位,于1987年12月由浙江省衛生廳批準設立,1995年1月被省衛生廳評為“二級丙等中醫院”,同時授予浙江省“文明中醫院”稱號。地處杭州市紹興支路25號,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是一所集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指導“六位一體”功能的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機構,是浙江省和杭州市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中心下設和平苑社區、現代城社區、三里家園社區、京都苑社區、勝利社區5個社區衛生服務站。 醫院總建筑面積約10000平方米(含地下建筑1500平方米),管轄8個社區,服務面積7.2平方公里,服務人群5萬余人。現有職工140余人,其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9名,中級專業技術人員29人,中醫類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5人。 醫院根據社區衛生服務的需要,分設全科醫療、中醫康復(中醫館)、預防接種、婦幼保健、健康體檢、健康教育館六大區域,設有2個康復病區,康復床位99張,采用以中醫治療為主的康復手段,為社區常見病、慢性病患者提供住院康復服務。 醫院醫療設備齊全,擁有西門子DR、希森美康五分類血球儀、飛利浦彩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動態心電圖機、動態血壓儀等先進儀器設備;中醫康復科配有多功能三維牽引床、進口智能溫熱型牽引床、華亨中藥汽療儀、電動直立床、功能牽引網架與訓練床等康復設備。 醫院始終堅持以居民的衛生需求為服務導向,以健康促進為目的,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將基本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指導等基本衛生服務工作落實到社區、家庭和個人,切實為社區居民提供有效、經濟、綜合、連續的綜合衛生服務。近年來,為了滿足社區居民的多元化健康需求,醫院以中醫中藥參與社區衛生服務為主要特色,突出中醫藥適宜技術的推廣和使用,讓祖國醫學瑰寶——中醫在社區獲得新的發展。 醫院緊緊圍繞“戶戶擁有家庭責任醫師,人人享有基本衛生保健”這一目標堅持社區衛生服務方向,注重人才隊伍培養,不斷提高健康服務質量,以全新的形象、良好的技術、優美的環境為轄區居民提供優質、便捷、全程的社區衛生服務,為提高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質而不懈努力。
預約掛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