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汕頭市婦女兒童醫院(汕頭市婦幼保健院)二級
汕頭市婦幼保健院(汕頭市婦女兒童醫院)始建于1948年,前身為汕頭市立婦嬰保健院,1953年改為現名。1994年通過衛生部的評審,成為汕頭市首批“愛嬰醫院”。1998年成為粵東地區首家二級甲等婦幼保健院。2000年醫院加掛“汕頭市婦女兒童醫院”牌子。 汕頭市婦幼保健院位于汕頭市區中心地帶——長平路中平街,占地面積4800平方米,建筑面積l4000平方米,其中工作用房11000平方米。醫院建設目前已初具規模,業務科室設置較為齊全。設有住院部和兩個門診部。住院部設置病床120張,其中產科50張、婦科30張、兒科和新生兒科40張。院內門診部設婦產科、兒科、內科、乳房科、中醫科、口腔科、耳鼻咽喉科、眼科和婦女保健、兒童保健、婚姻保健(婚檢)門診,以及放射科、檢驗科、功能檢查等10多個臨床、保健、醫技科室。第二門診部位于黨校路,承擔該區域的社區衛生服務工作。醫院擁有一支健全的專業技術隊伍。全院現有工作人員226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200人,占總人數的89%。現有專業技術人員中,高、中級60多人、初級140人。 汕頭市婦幼保健院醫療設備日趨完善。目前擁有500毫安日本產帶電視遙控X光機、乳腺鉬靶X光機、美國飛利浦彩色B超診斷系統(新5000型)、惠普胎心監護儀、心電監護儀、貝克曼全自動生化分析系統、高壓氧倉、麻醉機、呼吸機、新生兒搶救臺、培養箱以及中心供氧系統等一批較先進的醫療儀器設備,有效提高了醫院臨床診治水平。 1999年下半年,醫院新一屆領導班子組成以后,班子成員團結一致、解放思想、與進俱進、開拓創新,帶領全院干部職工,認真貫徹國務院《關于城鎮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不斷深化醫院內部運行機制改革,以改革促發展,向管理要效益,使醫院兩個文明建設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近幾年來,汕頭市婦幼保健院進行了全面的改造裝修,大大改善了醫院的診療環境。醫院對各個功能區域進行整體規劃,分期實施綠化美化,大門、停車場、候診廳、門診部、住院部、行政辦公室等先后完成了翻新改建;根據病人就診流程,醫院合理調整科室布局,方便病人就醫;改建門診科室及病區醫護辦公室,醫護人員實行開放式辦公;安裝冷暖中央空調設備;設置健教宣傳欄,為就診人群提供健康教育服務;重新裝修病區,改善住院環境, 24小時向患者供應冷熱水,并嚴格按規范鋪設排水排污管道,消除了安全隱患;為滿足患者不同層次的需求,醫院改造了產科病房,設置單人間、雙人間,配有衛生間并配套對講傳呼系統、電視、電話等設備,受到了產婦及家屬的歡迎。通過環境改造,醫院的潔凈度更高、工作流程更科學、科室布局更合理、環境更優美、病人就診更方便。 汕頭市婦幼保健院領導班子充分認識到,醫療服務質量就是醫院的生命線。為此,醫院狠抓內涵建設,實施規范化管理,促進醫院醫療業務水平和服務水準不斷提高。醫院行政管理方面設有七個職能辦公室和五個管理委員會,在院長負責制下,實行院科兩級目標管理責任制,基本形成一個比較完善的管理體系。醫院建立工作制度236項、職責152項、操作規程513項,形成了較為健全的規章制度體系,使各項工作有章可循。為提高醫院運營效率,醫院實施了電子計算機信息化管理,計算機網絡覆蓋門診系統的掛號、收費、配發藥及藥房管理;住院系統的出入院登記、病區管理及醫囑處理、住院藥房配(送)藥;藥庫管理系統;檢驗科信息系統;婦幼保健系統;婚前檢查系統;《出生醫學證明》打印管理系統;分娩登記系統;手術登記系統;高危妊娠管理系統,多媒體及IC卡醫藥費用查詢系統等。醫院注重科教興醫,定期舉行院內外學術活動,加強在職專業培訓,強化崗位練兵,不斷對醫務人員進行“充電”,有效地提高了醫務人員的業務水平,為全面提高醫療質量打下了扎實的基礎。為進一步加大醫護質量管理力度,醫院利用總查房、不定期抽查和質評會等加強對各科室各項規章制度執行情況的檢查,重點抓急診、產科和兒科等科室的規范化管理,強化三級查房、護理夜間查房、院內感染、病歷書寫質量、病區護士醫囑錄入等重點環節的檢查和監控。隨著醫院內部管理日漸規范化、制度化,醫院整體服務質量明顯提高。 作為全市婦幼保健技術管理和業務指導中心,醫院認真貫徹《母嬰保健法》,堅持以保健為中心,保健與臨床相結合,面向基層,面向群體,認真做好各項婦幼保健工作。醫院堅持每月召開全市婦幼保健工作例會,指導面上婦幼保健工作的開展。加強對全市5所區屬婦幼保健機構和基層衛生院、幼兒園、企事業單位保健人員的業務指導和專業培訓,使社區婦幼保健工作逐步走上正軌。依法開展婚前醫學檢查,規范各項婚檢工作,做好婚前衛生指導、咨詢。全面加強婦幼二個系統保健管理,抓好婦女常見病的普查普治,開展兒童生長發育監測,普及婦幼群體的健康教育,帶動了全市婦幼保健工作向前發展。 在加強院內業務建設的同時,醫院十分重視精神文明建設。近幾年
預約掛號
-
汕頭大學精神衛生中心一級醫院
汕頭大學醫學院精神衛生中心是由香港李嘉誠先生捐建、我國著名精神醫學家伍正誼教授主持創辦的集醫療、教學、科研于一體的精神衛生機構,擁有四個病區、160張床位,配套門診大樓及科教大樓。以其高度的人文關懷理念和“建筑園林化、管理開放化、生活家庭化、治療綜合化”的管理模式被國內專家譽為我國“二十一世紀精神病院發展模式的雛形”。1999年獲得“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碩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通過國家“211工程”汕頭大學重點學科建設整體驗收,2004年獲國家“十五”重大科技專項(863計劃)子課題立項和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立項,廣東省首家精神科醫師培訓基地(2004年),廣東省“五個一科教興醫工程重點專科”,兩度榮獲廣東省“文明單位”稱號精神衛生新模式研究獲2002年度廣東省科技成果三等獎和中華精神科學會“精神分裂癥回歸社會杰出貢獻獎”。精神病社區-家庭康復模式被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譽為“汕頭模式”進行宣傳和推廣。 <br> 汕頭大學醫學院精神衛生中心以高度的人文關懷理念開創 “建筑園林化,管理開放化,生活家庭化,治療綜合化”精神病院管理模式,讓患者在環境幽雅、家庭氣氛濃厚的環境中接受良好的治療。建筑園林化:醫院按傳統園林式倚山筑造,樓臺亭廊,錯落有致;湖光山色,曲徑通幽。為患者提供一個優美的療養環境。管理開放化:確立醫患平等意識,讓患者有全開放的活動空間和豐富多彩的活動自由,消除患者的抵抗情緒和各種各樣的心理壓力。生活家庭化:病區按四合院建筑,病房按家庭式布置,醫患之間,同活動、共娛樂,消除醫患心理隔閡,形成和諧的家庭鄰里氣氛。治療綜合化:以藥物治療為基礎、心理治療為主導,工作治療、娛樂治療、體育治療等多種治療方式相結合,有效促進康復、降低復發率,確保患者早日回歸社會。
預約掛號
-
汕頭市中醫醫院(汕頭中醫院)三級甲等
汕頭市中醫院創建于1958年9月,2003年經汕頭市機構編制委員會批準加掛“汕頭市中醫創傷骨科醫院”牌子,2008年經廣東省高校臨床教學基地管理小組評審并批準,成為廣州中醫藥大學在粵東地區第一家非直屬附屬醫院。醫院以骨傷科為龍頭,以專科專病為特色,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和康復為一體的綜合性中醫院。 醫院長期擔負著粵東地區中醫藥傳承、人才培養、中醫藥文化傳播等重要任務,目前醫院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350人,其中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員50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1名,現仍在崗的國家、省、市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導師10名。先后有2位中醫專家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認定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導師資格,現有當代名中醫1名、廣東省名中醫3名。 醫院為粵東地區規模最大的綜合性中醫院,診療科室設置齊全,設有骨傷科、內科、急診、ICU、外科、婦科、兒科、針灸科、肛腸科、眼科、皮膚科、口腔科、推拿科、康復科、感染性疾病科等臨床科室近20個;設有糖尿病、不孕不育、腎病、肛腸、脾胃病、男科等各類特色專病專科20多個,其中糖尿病科、不孕不育科為廣東省中醫重點專科個;骨傷科、腦病科、腎病科、婦科為廣東省中醫重點專科建設單位;廣東省中醫名科1個,國家級中醫藥科研實驗室1個,設有中醫重點專科研究室6個;設有住院病區9個,開放床位450張。擁有CT機、數字化X光機、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口關節鏡系統和胃腸鏡系統等一批先進醫療儀器設備。醫院年門急診量、出院病人居粵東地區中醫醫療機構首位。 醫院堅持運用人類文明一切有用的成果,汲取中醫藥治病防病精髓,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患者解除痛苦,挽救生命。努力繼承和發揚中醫藥特色優勢,搶救和診治各種危急重癥和疑難病,取得顯著療效。骨傷科是醫院最具歷史的重點專科之一,專科人才梯隊特色明顯,各有所專,形成創傷、關節、脊柱“三位一體”的中西醫結合發展格局,以獨具中醫特色的夾板固定加中藥外敷內服、配合自研的“傷科紅樓膏”、“傷科藥酒”、“加味海七丸”、“傷科熱敷包”、“壯筋丸”等10多種內服或外用的特色制劑,綜合治療各類骨傷疾病,運用中醫、西醫兩套治療手段搶救各類復合性創傷、骨折,取得顯著療效,享譽粵東。 醫院堅持“以病人滿意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弘揚中醫藥特色優勢,打造一批名醫名科,建設粵東中醫名院。努力改善就醫環境,不斷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對中醫藥服務的需求。發揮中醫藥“簡、廉、驗、效”的優勢,為群眾提供優質醫療服務。醫院先后榮獲廣東省百家文明醫院、廣東省白求恩式先進單位、廣東省文明中醫院、汕頭市創建好班子活動先進單位、汕頭市文明單位等稱號。 醫院踐行“心中有愛、服務有情”的社會承諾,秉持“厚德、敬業、務實、創新”的醫院精神,奉行大醫精誠的價值觀,樹立“以病人滿意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定不移走中醫特色發展道路,全面加強中醫內涵建設,強化特色優勢技術,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提供更滿意的醫療服務。
預約掛號
- 1